省高中生物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 录入者:吕高见 | 时间:2021-12-27 |来源: | 浏览:次 ]
培训时间:2021-10-19至2021-10-23
培训地点: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
培训人员:陈壮
培训内容:
第一天:
开班典礼结束后马上进行了第一场培训,由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主任陆敏刚做了《走向大先生的教师自我重建——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修养》的讲座。陆教授通过与学员们一起学习:先生之大,在于信仰之“高”;先生之大,在于修为之“深”;先生之大,在于学识之“实”;先生之大,在于育人之“智”,从“新时代的教师要求”、“专家是如何炼成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三个方面和学员们交流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陆教授分享的教育金句和对教师发展独特的思考,给我很多的启发!
下午第二场培训邀请了江苏省生物学科教研员、江苏省首届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吴举宏教授,吴教授做了《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的专题讲座。讲座开始,吴教授以一连串针对一线生物教师的教学问题为引,为大家指明了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紧接着,以“新教学,新在哪里?”为题,从教学内容、系统设计、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和核心素养等方面,详细给大家解读了在新课标要求下,针对高中三个年级不同的教学要求,指出高三课堂和基础年级课堂的根本区别要立足于更新、更高层次的教学系统。此外,吴教授还结合上学期的六次调研的情况以具体课题为例,指导一线教师如何完成符合新课标、新高考要求的教学及其学案设计,如何在生物课堂中真正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如何让新课程标准走进课堂的学习活动。通过专家的深度解剖和指导,学员们受益匪浅。
第二天:
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建宏教授给大家做了《关于生物学科能力培养的思考》的报告。李教授首先结合高考题对新教材的进行了深刻解读,比较了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中一些描述上的区别,并指出了教材中一些表达不准确的说法,为在座老师教学中遇到的疑惑进行了解答。然后,李教授深入分析了光合作用的有关内容,对光反应中电子传递、暗反应中不同产物做了详细的解读。最后还介绍了人工光合作用的发展,极大增加了老师们的知识储备。
下午,南京晓庄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江苏高中生物学培训专家张边江教授给大家做了《聚焦核心素养——科学解读高中生物学概念》的报告。张教授就“聚焦核心素养的新教材”、“教材概念的解读与拓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张教授以简单、幽默的语言,重点对新教材的概念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分析和补充讲解,有利于老师们更好的把握新教材,运用新教材。
第三天:
上午来自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的特级教师王荐博士给大家做了《名师成长与课程开发》的讲座,王老师以自身专业成长的故事为起点娓娓道来,解锁了名师成长的密码,提出了持续广泛的阅读的重要性,阅读和写作都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此外,王老师强调优秀教师要有人文情怀,对学生有深刻的理解,以及扎实的教学功底,这些都是中学生物教师的立身之本。
下午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丁奕然博士给大家做了《生物学教育教学论文的选题与表达》的讲座,教给大家具体的阅读方式以及写作的技巧,从选题、写作内容、写作格式、参考文献引用等多角度阐述了论文写作的要领。丁博士的讲座生动、幽默、互动性强,注重授人以“渔”,适用性强,给大家在论文写作方面指明了方向。
第四天:
上午根据培训方案,今天由4位老师分2组在高一高二进行了同课异构,分别为南菁中学徐建老师、吴宜军老师的《免疫学的应用》和无锡一女中的曹进玲老师、南京市一中的车亚莉老师《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下午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省特级教师任小文老师《改善自我,与学生同成长》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只有改善自我知识结构和思维品质,才能引领示范、与学生共成长,才能应对新课改的挑战,才能与时代同步。
第五天:
上午,集中在江苏省高中生物课程基地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三楼实验室的教室里安静地聆听省特级教师陈廷华老师题为《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多样化实施实践路径》的报告,报告结束后,分别由几位实验课的负责老师向学员们介绍了接下来要实践的几个实验。
下午,来到了位于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研究所,这个汇集了大量高端人才的研究所让学员们在参观交流的过程中,纷纷惊叹科学家们的智慧。在陈博士的介绍下,学员们参观了研究所的整个布局以及重点实验室研究的专业方向。在刘洪波博士的科普下,学员们明白了中华绒螯蟹的种类,简单了解了有关生物环境检测的研究。
培训心得及收获:
五天的培训,聆听了多场生物大咖的专题讲座,从陆老师分享的职业发展经历中,我明白了老师站稳讲台是根本,在上好课的同时,也要多读书,多研究,多动笔,将自己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想转化成可以发表的文字,不怕试错;吴举宏教授从新课标,新教材等角度解读了新高考,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为我解了疑惑,三个小时的讲座使我受益良多。未来在高三的教学中,我会多思考,在备课的同时,也去多多关注最新的科技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一层四核四翼的具体要求;李建宏教授从学生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出发,以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究性试验和验证性试验为落脚点,为我们具体讲解了很多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将一些高中教材中的问题从大学教材的角度做了完美的解释,使我感触很深。高中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备课的同时也应参照大学的相关内容,时刻保持一个学习的态度,与学生同学习,共进步;张边江教授从生物学概念出发,分析了蓝细菌、肽键、细胞衰老、葡萄糖转运蛋白等多个名词在新旧教材中的变化,为日后我们去分析新旧教材提供了模板,备课中教师也要多问一些为什么,多查,多思考,生物学的一些特例情况要究其根本,不能泛泛了解、点到为止;丁奕然博士分别从“我们为何阅读?我们如何阅读?我们如何写作?我们如何投稿?”四个方面手把手教授我们阅读、反思、写作、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干货满满有了输入才能有输出,要学会记录、表达。希望学习过后自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年能有文章发表吧;从课堂的观摩领悟大师上课的思维,从中看到、学到、悟到,使自己在日后的备课中可以将学到、悟到变成最终的做到。第四天南菁中学的徐建老师和吴宜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免疫学的应用的公开课。以新冠疫苗为主线贯穿到整个课堂,问题设置丝丝入扣,以同学的经历为起点,挖掘经历背后的生物学原理。两位老师上课的节奏把握,学生状态的调动,甚至是语音和语调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有能力组织出一堂这样的课;任小文老师,带给我对于高三复习的别样思考,生物教学的素材充斥在我们周围,正应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高考要为思维而教,而我们先要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化,改善自己的思维品质,打开自己的思维,打开备课的格局,才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知识体悟。第一次见到任老师,感叹于任老师深厚的知识储备、深刻的思考能力及其清澈的对生物教学的爱,对每一位学生的爱。就像任老师说的,我要与学生共成长。